发布时间:2025-10-17 11:24:43    次浏览
[摘要]时至今日,曾经兴旺的基立村只有极少数的洋楼幸存,它们静静地藏身于喧闹的食肆中。走近它们,不仅能感受其曾有的风韵,还能看到百年沧桑背后独特的气质。 基立南街内的几幢洋楼后都有一条小楼梯,相传为旧日洋楼的走火通道。在河南(今海珠区),有个鼎鼎大名的基立村,这里曾是外国传教士来广州建立的第一个基督教社区。关于基立村名字的来由,坊间有多个版本。“基立”的原意,起初有人说寓意为“开基立村”,但有后人考证其取自《圣经》中的“基立溪”。始建于1903年的基立村,位于海珠区前进路的北侧,曾以欧式红砖小洋楼建筑风格为主,是当时广州城郊红极一时的“别墅”区。时至今日,曾经兴旺的基立村只有极少数的洋楼幸存,它们静静地藏身于喧闹的食肆中。走近它们,不仅能感受其曾有的风韵,还能看到百年沧桑背后独特的气质。溯源广州首个基督教社区据近代史研究者叶曙明所著的《广州往事》记载,光绪二十九年(1903年),一批华侨教徒从美国返回广州后,在河南(今海珠区)建立了基立村,供基督教徒生活。至于基立村名字的来由,坊间有着多个不同的版本。据介绍,“基立”的原意,起初有人说寓意为“开基立村”,但有后人考证其取自《圣经》中的“基立溪”。而根据海珠区第四次文物普查线索显示,当年基立村由此地一名基督徒李约翰将整条村的地都收购了,再划分成一块约500平方米,分卖给加拿大信奉基督的华侨,由于此村的村民都是信奉基督教,所以叫基立村。旧貌“河南”早期的别墅区基立村老街坊李伯告诉信息时报记者,在基立村成立早期,这里可谓是“河南”的别墅区,大多按照西欧古老别墅风格建成。“这栋房子是由我外公仿照德国式别墅设计的。”李伯告诉记者,他家也是一栋当年建起的红砖洋楼,楼顶还有1929以及十字架标志。“当时华侨们花重金从国外运红砖和水泥回来,这些红砖个头都一样大,而且砖头的间距都十分准确,建造完成以后不需要在外墙进行批荡,风格和沙面的旧楼有明显区别,韵味十足。”位于基立南街南侧的16号、18号的洋楼目前已挂牌为广州市海珠区文保单位,有建筑专家认为,这两栋洋楼属于上世纪初广州地区常见的建筑风格,都是采用当时流行的硬砖和英式砌砖方式。发现部分洋楼面目全非沿着基立南街、基立北街转一圈,发现区域内的老式小洋楼已经所剩无几,零星几栋红砖小洋楼却置身在不同时期的建筑之中。曾经见证过基立村变迁的李伯告诉记者,由于基立村初期的建筑大多以独栋洋楼为主,洋楼外围有大量花园空地。在超过100年的光景中,居住在该地的人先后利用空地新建房屋,导致原来的小洋楼建筑被不同时期的建筑所包围。 记者看到,巷子内不少小洋楼虽然外墙依旧保留着100年前的红砖风格,但这些建筑的门窗已被改得面目全非,甚至在一栋青砖结构的老屋侧门,已经被换上全新的不锈钢门,整个风格让人感到十分违和。记者从周边社区居委会了解到,目前仅存的小洋楼大部分居住的人并非当年的老华侨后代,不少出租给周边食肆或者是商家居住。一些人缺少保护意识,为了居住方便进行改造,破坏了原貌。基立西街已经消失记者行走在基立村发现,这里有基立东街、基立南街、基立中街和基立北街,唯独缺少了基立西街。根据1997年《广州市区街镇大全》记录,基立西街确实存在与历史之中,其中基立村最著名的教堂崇真堂,即基立礼拜堂便是位于基立西街1号,占地面积达到750平方米,是有1918年美国基督教归国华侨刘月东等人建立。记者在基立村范围内寻觅一番,知道基立西街的人少之又少,最后还是在李伯口中了解到关于基立西街的故事。“原来教堂就在前进路与江湾路交界处附近,我小时候教堂已经没有做礼拜了,后来随着道路的扩建逐步被拆。而基立西街的消失则要回溯到2000年左右,当时江湾路开建内环路,整条基立西街基本上都在拆迁范围内,所以现在基本找不到基立西街的痕迹。”历史曾是争夺的“风水宝地”基立村有着过百年的历史,见证着广州近现代史的变迁。1917年,孙中山率领海军南下广东护法,在广州建立革命政权时,相中位于纺织路的广东士敏土厂作为大元帅府。相距不远的基立村,因此云集了大批追随孙中山的广东籍文人官员。民国时期的基立村,成为了官员的定居地,比如国民党高级官员薛岳。上世纪30年代初,随着海珠桥连通珠江南北,基立村的宁静被打破。而后两广事变、抗日战争相继发生,广州沦陷,日军占据了这片“风水宝地”。1945年抗战结束,国共两党军队先后都把基立村作为军事驻扎点,直至现在,附近依旧有军事区域守护这一方净土。解放后,基立村曾经成为广州一棉厂以及政府安置归国华侨的地方,目前部分洋楼已归还至原屋主。基立村最初约有4万平方米,实行半封闭式的管理。村内建有一栋栋豪华洋楼,设有小花园,布局静雅,俨然一个具有东方韵味的西方小镇。——基立村街坊李伯当时的设计师们受到19世纪下半叶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,红砖小洋楼是这场设计改良运动后典型的代表建筑,其设计主张简单、朴实,都是采用当时流行的硬砖和英式砌砖方式。——有关建筑专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