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公司新闻

K8凯发(中国)天生赢家·一触即发|走近印尼“煤炭大王”纪辉琦

发布时间:2025-03-10 17:33:52    次浏览

最终上帝没有帮到他,市场给了他一个起死回生的机会。1991年,煤炭价格终于上涨了。从1976年决定涉足煤矿行业到1991年,苦苦支撑了15个年头之后。纪辉琦终于开始赚钱了。他还清了所有的贷款,并暗自发誓:坚持用自己的本钱经营,再也不借贷。随着公司的发展,煤炭产量不断增加,公司需要扩大再生产,需要进一步投入大量资金。要不要贷款,成了摆在纪辉琦面前的难题。就在此时,住友银行提出以1.4亿美元与他合作,并将这笔钱作为他可以随时调动的资金。几经思量后,纪辉琦还是坚持先前再不借贷的决定,一直没有动用这笔钱。这几年,全球市场煤炭需求下降,哈隆能源的收入也锐减,导致纪辉琦从2014年开始跌出了《福布斯》印尼富豪榜。但纪辉琦在煤矿业闯荡了40年,对于人生和事业的起伏早已波澜不惊,在他看来,只不过是历史在重复某个片段,市场的大势他早已能看清。“那只是一场数字游戏,不值一提。达尼多集团现在没有任何欠款,无债一身轻。”他说,公司良好的财务状况就是度过难关的最大信心。不过,对于创业的年轻人,纪辉琦并不主张他们效仿自己的做法,“刚开始创业是可以举债发展的,但是借了一定要还。为了还钱,自己更要学会节省。”商业之外做慈善比赚钱更有成就感每一次事业的沉浮,不仅增强了纪辉琦对市场的判断力,也让他把钱看得更淡。“我的人生目标,是有点钱,有自己的事业,全家能平平安安,子孙后代能接受好的教育。”目前,纪辉琦正逐步把事业交由他的长子劳伦斯来管理,他不动声色地准备功成身退。但在社会事务上,他仍然在大展身手,希望有一番作为。他非常乐意与人分享对慈善和生意的看法。每当在孤儿院、残疾人中心、老人院看到那些没有自理能力的孩子、病患和老人时,他就对自己说,只要能赚到钱,就一定要做慈善。纪辉琦认为,一个人做生意赚了钱,用慈善来回报社会是理所应当的。“静静地去做,上天会保佑你。不图回报,只求风调雨顺,国泰民安。没有任何东西,比平安幸福更值得期待。”他说,做慈善并不是把钱直接放在别人手里,慈善要发挥效用,要选对机构和渠道。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华商,看到这些年中国政府在环保治理上的决心,纪辉琦感到很开心,他同时也期盼着印尼政府能够在环保方面推出更多的举措。回顾当初做零售业和纺织业生意时,纪辉琦说,当时做得不好,也没有耐心。而当他选择了矿业,似乎就进入了一条没有退路的行业。对此他无法解释,只觉得那是命运的安排,而穷和苦则成就了他的命运。“我要感谢这些机遇,感谢曾经受过的穷苦,这让我的人生得到磨炼。”心系故土支持中印扩大贸易交流虽然被看做是成功的大企业家,但纪辉琦每天的生活其实与常人无异。他喜欢读书看报,也会为了锻炼身体去游泳和慢跑,一碗简单的肉骨茶他也能品尝出上等口味。在他看来,多为别人多为社会着想,做一个诚信正直的人就已经是成功的人生了。纪辉琦还是个慷慨的性情中人,他常说,他是属于那种欠了别人的钱就睡不着觉的人。他认为,把钱花在朋友身上是一种享受,让朋友高兴,自己也高兴。纪辉琦的朋友可谓遍天下,上到富豪商贾,下到贩夫走卒,他和印尼第二大富豪李文正有30多年的交情,他很感谢李文正给予他的友情和帮助,希望下一代也能有这样的友情。提及下一代,纪辉琦的长子劳伦斯现在已经接手公司的业务,纪辉琦认为,儿子比自己干得更加出色。“我为他留了一个平台,他比我发挥得更好。”他常告诫儿子,要做个讲诚信的人,说话算话,因为没有任何事比你的名誉更重要。除了经营生意和慈善事务,纪辉琦仍然经常访问中国,并支持中国和印尼之间扩大贸易交流,他在印中之间搭建的友谊桥梁获得了中国政府的高度认可。纪辉琦和中国有着深深的渊源,从上世纪50年代到北京读书到大三回到印尼,他在北京生活了8年。后来,他曾随印尼前总统苏西洛访问中国;2005年4月,时任中国主席胡锦涛访问印尼,纪辉琦还代表印尼工商会在欢迎仪式上致辞。在中国求学8年,纪辉琦深受中华文化洗礼,“仁义礼智信”的道德观念伴随他一生。他常说:“我在中国读书的时候,没有缴过一分钱的学费,欠了中国人的情,现在我要多为印中两国做事情,回报这份恩情。”